雷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油互供两大石油寡头串谋的代名词iv50zog3 [复制链接]

1#

原油互供:两大石油寡头串谋的代名词?


近日,国内两大石油巨头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北京签署2009年原油互供框架协议。据称,在全球原油需求疲弱和价格持续暴跌的背景下,一方面中石油的成品油库存已处于历史高位,亟需加大销售力度;另一方面中石化却不愿看到成品油价格持续滑落。基于共同利益考虑,两个竞争对手正谋求建立为新型伙伴关系,其目的是“联手保价”。所谓原油互供,主要是指拥有原油资源开采优势的中石油按协议价格向拥有市场优势的中石化提供原油。传统上,中石油偏重于原油生产,而中石化偏重于炼化和销售,两大公司都各有所短。由于国内油田和炼厂的分布不均衡,原油互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两家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这个角度来看,互供原本也不是坏事。但问题在于,这里的协议价格到底是多少?从报道来看,两大巨头都对此秘而不宣。由于中石油、中石化事实上控制了中国原油生产、进口和成品油批发的大部分市场,假定中石油以一个明显高于目前国际市场的价格将原油供给中石化,最终卖原油的中石油自然是赢家,保持成品油价格不降甚至略升的中石化无疑也是赢家,而输家将是千千万万的消费者。个中道理显而易见。一般认为,目前中国的石油、航空、电信和电力供应等行业呈现出典型的寡头结构。现代经济学对古诺双寡头模型的研究表明,对于寡头厂商而言,串谋比竞争更为有利,因而它们具有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存在串谋的动机。与竞争相比,串谋至少有两个明显好处:一是可确保获得稳定利润,减少由于竞争带来的生产者剩余降低及其他不确定因素;二是提高后来者进入的门槛,巩固已有地位。当寡头厂商串谋时,它们往往会像一个垄断厂商那样联合行动:通过减少产量和提高价格来增加利润,并对利润加以瓜分。这种串谋在一起的厂商被称作卡特尔。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很少聚集在一起,一旦他们聚集在一起,唯一的目的便是商讨如何对付消费者。”显然经历重组后的十年轮回,中国的石油寡头们已从最初的激烈厮杀中醒悟,认识到危机中联手抬价才最符合双方的利益。但对消费者而言,这正是噩梦的开始。国际上最著名的卡特尔莫过于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2008年9月份以来,为遏制油价下跌颓势,欧佩克先后两次宣布减产,总计超过200万桶,但效果却是寥寥。12月17日,欧佩克决定再次史无前例地减产220万桶,不料却迎来了更为猛烈的原油价格暴跌,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一举跌破40美元。但操纵价格这一欧佩克眼中的不可能任务,国内两大石油巨头却可在举杯相庆间轻松完成。过去几年来,尽管一些民营和外资加油站也曾试图搅动起国内成品油市场这一潭死水,但由于原油生产、进口以及成品油批发权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手中,最终只能败下阵来。如何才能让中国成品油市场真正动起来?答案很简单:除了继续鼓励竞争,别无他法。而要真正实现充分竞争,就必须引入更多的市场主体,包括降低民企和外资油企业的准入门槛,推动增量改革,同时在适当时候对寡头企业进一步拆分。让我们记住商务部2007年《中国外商投资报告》中的总结性论断: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行业真正被外资企业垄断,真正的垄断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