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医院举行首批外省医疗队集中撤离仪式,名外省医护人员完成救治任务,将于近两日陆续踏上返程归途。援汉医护人员挥动着国旗齐声高唱《我和我的祖国》。
7.99万平方米,张床位,12天完成交付,医院项目以雷霆万钧之势,再一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基建速度。项目总指挥是一位令人叹服的女性。
医院捷报频传,2月18日,首例治愈患者出院;2月28日,第名患者出院;3月1日,迄今为止全国最高龄、98岁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康复出院。还有温情的,医院的可爱壁画走红网络;来自上海医疗队的一对夫妻在医院举办简单婚礼……这些都让我们想到战疫最严峻时,前线战况告急、医院床位告急,名字包含荆楚文化美好寓意的火神山、医院,成了人们翘首以盼的方舟。
火速抢建!用生命立下军令状
除夕晚上8:30左右,杨剑华接到了武汉市城建局关于雷神山设计任务的电话通知,当时武汉正处于疫情的暴发期和防控的关键期,她深感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立即向集团和公司领导汇报。受集团领导和公司董事长委派,由她任项目总指挥,迅速打响了抢建医院的战役,并且发出了雷神山项目设计的召集令。不到一个小时,就组建起了第一批涵盖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造价等全专业的项目团队。
“走,立刻出发!”接到命令,二十多位医疗建筑方面资深设计师和专业总工不约而同地想到马上去现场,他们克服封城、疫情风险等各种困难,第一时间赶到项目建设地。江夏黄家湖区域,这里远离居民住宅区,四周一片漆黑,他们打亮手机灯光,进行首次踏勘。随后又赶回公司召开技术碰头会,开始通宵达旦地做方案设计。
中国传统大年三十要守夜,而他们不眠不休地奋战了一整夜,“不夸张地说,大家连一口水都来不及喝。”杨剑华说。
12个小时后,大年初一早上9点,他们交出了医院的方案设计初稿。当天中午13:30由杨剑华牵头,项目设计团队赴武汉市政府进行了改造方案汇报,得到了相关领导的基本认可。三天后交付了全部施工图。
按常理来说,要完成医院这种近8医院的设计建造,至少需要半年时间。但现在是和病毒赛跑,在火线上救人!“我立下军令状,保证火速完成任务!”她说之所以这么笃定,是因为心里有底,中南建筑设计院有为之自豪的多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有工程数字技术研发中心等行业一流的技术研发团队。
“我们是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的。”雷神山项目团队中党员38名,占比50%。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公司党委紧急决定成立雷神山项目临时党支部。
项目启动,他们突破设计先行的常规,边设计边施工,同时由于春节和封城因素叠加,物资供应困难,建筑材料缺乏,医院难以按常规设计模式和工艺流程设计,只能根据建设方中建三局能采购到的材料和采用的工艺因地因时随时调整设计。
面对各种复杂状况和各种难题的交织,杨剑华带领设计团队驻守现场,积极主动协调沟通,及时处理各种紧急问题。
医院院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王行环教授对医院的评价是,“在短时间内从无到有,边建设、边治病、边培训,可以说创造了奇迹。”
云监工,全民陪跑急中有稳
雷神山项目不仅显示了中国速度,还有着时代特色。谈起建设过程,杨剑华说高峰期,工地上几千上万人,场面何等壮观。
基建行业是很“刚”的,专业性又强,和“网红”这种事离的很远,没想到火神山、雷神山项目因为全社会的急切期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