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壁概述
壁高宽同东壁。题记30组,共绘身。
下层:(从右向左,下同)崇宁护国真君、四渎龙神等众、旷野大将众、外五龙神等众、巨龙神等众、北岳酉岳等众、药叉大将等众、巨半拿等众、天猷元帅(题记错写为“天蓬大帅等众”、北极紫薇大帝。
中层:六曹官典、十王等众、青龙白虎丧冂吊客、罗刹女等众、大藏善萨、十二元辰、六丁神女、井*柳星张翼轸奎娄胃昂毕觜参。
上层:三灵侯等众、主山主树主水主花、伏羲女娲神农、五通大仙、主风主雨主电主雷、北斗七星、十二命官、顺济龙王安济夫人、(题记空缺一组)、三星等众(画面漫漶)、大势至菩萨。
西壁全貌二、四渎龙神这组壁画位于西壁下层右侧。四尊龙神互相顾盼的眼神交流着内心世界的感情,反映情如兄弟、亲如手足的密切关系。双手紧握笏板,表现出他们对自身职责极其庄重严肃的态度,深切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四尊龙神形象优美,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设色以朱红、石绿、石*为基调,艳而不俗,完全符合人物特定的身份。
四渎龙神
四渎,即长江、*河、淮河、济水,古代都是独流入海的大河,成为河流崇拜的象征。今河南省济源县济渎庙即是济水发源地,庙建于隋代开皇二年(公元年),为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尔雅·释水》:“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礼记·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对河流山岳的崇拜,起源很早。汉宣帝时始正式以五岳四渎为国家礼典中山川神的代表。
《汉书·郊祀志下》(宣帝神爵元年)制诏太常:“夫江海,百川大者也,今阙焉无祠。其令祠官以礼为岁事,以四时祀江海洛水,祈为天下丰年焉。”自是五岳、四渎,皆有常礼。河于临晋,江于江都,淮于平氏,济于临邑界中,皆使者持节侍祠。
《旧唐书·礼仪志四》:河渎封灵源公,济渎封清源公,江渎封广源公,淮渎封长源公。”宋仁宗康定元年,诏封江渎为广源王,河渎为显圣灵源王,淮渎为长源王,济渎为清源王。元代沿袭宋制。长江为南渎,*河为西渎,淮水为东渎,济水为北渎。
三、五湖龙神等众
这组壁画位于西壁下层右侧第二组。为道教信奉的山川土地之神,现在一般以洞庭、鄱阳、太湖、巢湖、洪泽湖为五湖。古代常提到吴越地区有五湖,六朝以来有多种解释:一说是太湖的别名;一说是太湖东岸的五个与太湖相通的湖-实际是五个湾;说指太湖附近的五个湖。
从《国语·越语》和《史记·河渠书》看来,五湖的原意当系泛指太湖流域所有的湖泊。“五湖龙神”之说,起源于古代对河流湖泊的自然崇拜。五尊龙神均为常须长者,手执笏板,其中二尊赤面瞋目长发。右下侧绘一龟神,赤发青面,面对五尊龙神,双手执笏板,表情极为恭谦。
五湖龙神等众四、崇宁护国真君
“崇宁护国真君”位于西壁下层右角,是壁画中的精品。共绘有四人:三国蜀汉名将关羽处于画面的中心位置,关羽身披铠甲,凤眼卧蚕眉,美髯飘动,双臂于胸前紧握玉带,神情严肃威猛,形象地再现了这位三国名将的神勇风貌;
关平侧立于关羽身旁,身穿红色战袍,面貌清秀威武;关羽身后立一威风凛凛的武将,当是周仓,紧紧护卫着关羽;关平身后立一偏将,手中紧握青龙偃月刀,昂首凝视,表情极富特点。
崇宁护国真君关羽素为民间所崇奉,道教奉为护法伏魔大帝。宋代以前,关羽在民间的影响并不很大,自宋代开始才声威大震,宋徽宗封其为护国真君,又加封武安王,故壁画题记为“崇宁护国真君”。
元代文宗封关羽为“显灵威勇英济王”。清顺治加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多达26个字。明清时代,关羽有“武圣人”之称,俨然与“文圣人”孔子并立,成为佛、道竞相供奉的大神。
关帝庙遍布全国城乡各地,名称很多,有武庙、关公庙、关圣庙、关王庙、高庙、伏魔庙、老爷庙等,同文庙一样,武庙为天下庙宇数量之冠。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加封,关羽声威日重,成为与“文圣”孔子齐名的“武圣”。
崇宁护国真君在关羽故里,山西运城解州镇西关的关帝庙为武庙之祖,距关羽出生的常平村不过10公里。此庙创建于年前的隋代,历代均曾重修或扩建。解州关帝庙占地30亩,是一座规模巨大的宫殿式建筑群。供奉关羽的主殿崇宁殿,面宽七间,进深六间,高达30米,以琉璃铺顶,富丽堂皇。殿四周回廊有26根石雕盘龙柱,极为壮观。
关帝在台湾影响极大,全岛关帝庙多达座,大多规模宏大,充分反映了大陆与台湾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纽带关系。
五、十二元辰
十二元辰又称十二生肖、十二属相,在我国起源很早,大概在汉代术数家就用十二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即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戍为狗、亥为猪(见《论衡·物势》和《论衡·言*》)。以后逐渐成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形成十二生肖、十二属相之说。
十二元辰凡本人的出生年在六十甲子某一干支年,这一年就叫本命元辰,也叫本命年。不少人在自己的本命年,要去道观的元辰殿或甲子殿去拜“顺星”,以祈求在本命年里平安顺当。北京白云观元辰殿即是著名的一座,广州金花庙供奉六十甲子神,声名远扬海内。
六、六丁神女
“六甲将*”位于东壁上层,“六丁神女”位于西壁中层,简称六丁六甲。六丁神女为六位容貌俏丽的少女,充满青春的活力,活泼可爱,风彩照人,头戴凤冠,衣带飘动,有的双手合掌,神态恭谦,有的右手仗剑,英姿飒爽。六位神女眼神互相顾盼,亲如姐妹,全无神的韵味,一幅人间英烈女子的风姿。
六丁神女
七、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位于西壁中层。《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春秋运斗枢》:斗,第一天枢,第二旋,第三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北斗七星我国古代对星辰的崇拜起源很早,对北斗七星的崇拜,由于它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更占有突出地位。北斗七星在夜间是指示方位的可靠标志,且其运行规律对制定历法有重要作用。《史记》说它能“以齐七*”。《尚书·大传》认为可指四时、天文、地理、人道。早期道教信仰七星为星神,是由自然崇拜发展来的
南斗与北斗,和绘于东壁上层右面第二组的“十一大曜等众”一组壁画——道教谓日、月、金、木、水、火、土、计都(或称慧星)、罗喉(或称蚀星)等为十一大曜,均为道教信奉的星神。
八、南方朱雀七宿、西方白虎七宿
在毗卢殿壁画中,有四组是关于二十八宿内容的。东壁中层二组壁画题记为:“角亢氐房心尾-东方苍龙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北方玄武七宿。西壁中层二组壁画题记为:“井*柳星张翼轸”-南方朱雀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西方白虎七宿。
井*柳星张翼轸奎娄胃昴毕觜参二十八宿分属四方,东西壁各有十四宿且暹相对称。“宿”本来是过宿的旅舍的意思。最初,二十八宿是用以标志月亮在一个恒星月中的运动位置。恒星月每月是27.32天。一个恒星月中月亮每晚在满天恒星中都有一个旅居的地方,一月共换27个或28个地方,所以叫做二十八宿。
壁画中的二十八位星宿神,大多怒发张目,容貌古怪,神情凶恶,少数头戴冠冕,面目端正。星宿神们的双臂以不同的姿态握执笏板,表现了星神们不同的性格特点。二十八宿与南斗、北斗、十一大曜,均被道教尊为星神,反映了道教自然崇拜的特点。
九、北极紫微大帝
在道教庞杂的神衹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天尊“三清”的是四位天帝合称“四御”。御者帝也。“四御”中,玉皇大帝最著名,第二位的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简称北极紫微大帝,原为北极星神。
《云笈七签·日月星辰部》称:“北辰星者,众神之本也。凡星各有主,掌皆系于北辰。北辰者,北极不动之星也。其神正坐玄丹宫,名太一君也。极之为官者界也。是五方界俱集于中央,是最尊居中也。中极一名为天中上极星也,是最居天之中,故最高最尊为众星之主也”。北极星神成了统率星神的首领。
北极紫微大帝道教中北极紫微大帝的职责为,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地经纬,日月星辰,统御众星和四时节气。对北极的崇拜源于古代的星辰崇拜。进入阶级社会后,星辰崇拜为统治阶级所利用,称北极星称紫微、紫垣、紫宫。《后汉书》载“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
后来,人间皇帝居住地亦称“紫禁宫”、“紫禁城”。明代官廷专门建立紫微殿,设象祭告。著名道观中,除三清殿、玉皇阁外,还有供奉“四御”的四御殿,四御神像头戴冕旒,身着朝服,完全是一副人间帝王的形象。
北极紫微大帝这组壁画中,紫微大帝冕旒帝装,长髯飘动,双手执笏板,头后有圆光,侧首凝神而立,神态极其庄重。左侧一玉女头戴凤冠,左手举青莲。右侧立侍者二人双手握执伞扇,侧首而立。和西壁左下角北极紫微大帝遥相对称的,是位于东壁右下角的南极长生大帝,南极与北极相对称。
十、主风主雨主电主雷
《主风主雨主电主雷》一组壁画共绘四人,其中一中年俊妇当是电母—闪电娘娘,其形象与文献记载相符。《元史·輿服志》云:“电母旗,画神人为女人形,缥衣朱掌白裤,两手运光”。《集说诠真》:“今俗又塑电神像,其容如女,貌端雅,两手各执镜,号曰电母秀天君。”
在科学落后的古代社会,人们对凤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充满了恐惧和神秘的心理。风雨雷电等自然力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益处或灾害,是人们无法左右的自然现象,这是古代社会人们崇拜风雨雷电的根本原因。
主风主雨主电主雷主风之神又称风伯、风师。我国各民族对风神的信仰不尽相同。有的民族把某种鸟类神化为风神;有的民族把风神和洞穴、山谷联系起来;有的民族把风神和天空的星辰与月亮联系起来。《独断》载:“风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风。”春秋战国以后,对风神的信仰逐渐集中起来。北方地区信仰以星宿为风神;南方地区信仰以鸟形或有翼的怪善形的飞廉为风神。秦汉以后,两种信仰形式上被统一起来,并被纳入国家祀典。《唐会要》卷二三,天宝四载七月二十七日敕:“风伯雨师,济时育物,并宣升入中祀。仍令诸郡各置一坛。”
在自然崇拜的许多神中,雨神是在古代社会与人们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神灵。在原始宗教对自然现象的崇拜中,对雨神的崇拜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表现出多元化的现象。春秋战国以后,信仰逐渐集中称为雨师,即壁画中的主雨,且纳入国家祀典。雨师即主雨,可分为南北两大系统:北方将它与星宿联系起来,“雨师神,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雨”。南方雨师谓屏翳。魏晋以来又有称雨师为龙者。
主电之神即电母,民间信仰中司闪电之女神。在早期自然崇拜中,雷神兼司雷、电二职。后来由于雷神的人格化,雷公的男神特征突出,电神自然演化为其配偶神,被称为电母了。宋代已有电母之称。
主雷又称雷神、雷师,在民间,对雷神最普遍的称谓是雷公。雷公一词,始见于《楚辞》:“左雨师使径待兮,右雷公而为卫。”
十一、主山主树主水主花
这是一组体现道教自然山川崇拜、植物崇拜的壁画,共绘有四人:前面绘一年轻貌美的女子,双手合掌,应是主水之神。另三个男子面目丑恶、狰狞。各执山石-主山,树枝-主树,鲜花-主花。人物的身份鲜明突出,一目了然。
主山主树主水主花十二、天猷元帅这两组壁画分别绘于东、西璧,遥遥相对。东壁绘天蓬大帅神众和玄天上帝;西壁绘天猷元帅和翊圣黑杀将*(壁画题记误写为“天蓬大帅等众”)。是北极紫微大帝的四大名将,称为“天之四将”,为首的天蓬是正元帅,后因触犯天律被贬,即“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是我国民间妇孺皆知的神话传说人物。天蓬大帅神众画面中的天蓬虬髯张目怒发,全身铠甲,右手仗剑,左手高举绳索,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天猷为副元帅,和圣黑杀将*为一组,一个白净清秀的面庞中透出一股英勇之气,一个怒发瞋目虬髯,面目狞恶。四个天将都着戎装,手执兵器,充分体现了天将的神勇威武。天猷元帅等众(1)国之瑰宝,工笔重彩,儒释道三教聚一堂——毗卢寺壁画—东壁(一);(2)国之瑰宝,工笔重彩,儒释道三教聚一堂——毗卢寺壁画—东壁(二)(3)大型楚国诗歌文化史诗——《九歌》-屈原作诗,张敦礼绘画,一场祭神文化的邂逅。-END-本号所登载之文章,除部分原创外,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图片除平台拍摄及相关作者提供外,其它图片均源于网络、书籍(文中部分已做标示,并写明参考文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不对其来源负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